孔子先后整理过的古籍编写过什么故事(吴先伍:从“知其不可而为之”论孔子的经世智慧)

摘要:晨门说孔子“知其不可而为之”,有人认为这是讥笑,有人认为这是赞扬,有人则彻底反对这一论断,这些表现都犯了绝对化的错误,淹没了孔子的经世智慧。晨门说孔子“知其不可”是将自己之“知”强加于孔子,犯了自我中心主义的错误,孔子则超越了一己之私,达到了“毋我”状态,无所谓“知其可”与“知其不可”。晨门强调孔子“为”则是符合事实的,孔子为之不厌是因为道德本身就是一种实践活动,成仁成人本身就展开为一个无尽的过程。

孔子在中国历史上享有“至圣先师”的崇高地位,从以往对其形象探究的成果来看,人们普遍接受的是《论语》中石门晨门所作“知其不可而为之”的概括。胡适在《中国哲学史大纲》中以充满敬意的口吻说道:“‘知其不可而为之’七个字写出一个孳孳恳恳终身不倦的志士。”[1]52蔡尚思在《孔子思想体系》中以激赏的口吻说道:“‘知其不可而为之’,这是对孔子尽人事以应天命的态度的最好说明。”[2]92这些都明确表达了对于晨门概括的肯定,将孔子看作“知其不可而为之者”。虽然“知其不可而为之”一直被当作孔子一生的真实写照,被当作孔子光辉人格的铭文,但是笔者则对此表示怀疑,认为这一概括虽然给人们树立起孔子为理想不屈不挠的奋斗形象,让人们感受到了孔子锲而不舍的坚毅品格,却抹杀了孔子的经世智慧,让人们在对孔子心生敬意的同时,难免会产生“愚不可及”的悲叹。因此,我们需要对“知其不可而为之”的说法进行反思,以便准确理解孔子的经世智慧。

注释

①参见孙海燕《儒家“知其不可而为之”精神发微》,《广东社会科学》2017年第4期;李波、赵丽《孔子入世情怀与执著精神的现代价值——以“知其不可而为之”为中心》,《社科纵横》2014年第9期;宋晓宇《从“知其不可而为之”看孔子的理性精神》,《理论界》2019年第2期。

参考文献

[1]胡适.中国哲学史大纲[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7.

[2]蔡尚思.孔子思想体系[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2.

[3]皇侃.论语义疏[M].北京:中华书局,2013.

[4]朱熹.四书章句集注[M].北京:中华书局,1983.

[5]康有为著.楼宇烈整理.论语注[M].北京:中华书局,1984.

[6]钱穆.论语新解[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2.

[7]董楚平.孔子是“知其不可而为之者”吗[J].杭州师范大学学报,2010(6):19-23.

[8]黄式三.论语后案[M].南京:凤凰出版社,2008.

[9]李零.丧家狗[M].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2007.

[10]钱穆.四书释义[M].北京:九州出版社,2010.

[11]陈鼓应注译.庄子今注今译[M].北京:中华书局,1983.

[12]杨伯峻译注.论语译注[M].北京:中华书局,1980.

来源:《中原文化研究》2022年第3期

551ea5c809ff31d - 孔子先后整理过的古籍编写过什么故事(吴先伍:从“知其不可而为之”论孔子的经世智慧)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001剧本杀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001剧本杀 » 孔子先后整理过的古籍编写过什么故事(吴先伍:从“知其不可而为之”论孔子的经世智慧)

001剧本杀复盘解析购买

联系QQ客服 加入QQ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