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孙饺子包多少个(年五更的饺子香一年)

文/蒙山樵夫

过年吃饺子,是童年时多少农家孩子的期盼。

爹说不娶儿媳妇,除夕年夜饭不包水饺。娘明白爹的心思,家里小子多,有点粮食得积攒点,以备不时之需。但是,老家有个习俗,日子再难,这熬夜守岁到五更,总得包顿饺子敬天。农耕民族,崇敬天神地神,祈求上苍庇佑。尤其是过年这重大节日,敬天是谁家也不敢怠慢的。娘包这敬天的饺子,要全素馅,大多青罗卜和豆腐和馅。

娘包水饺,我们哥几个就烧火。熬了一夜,天快亮了,就等这饺子了。早听得有人家“噼噼啪啪”地放鞭。娘总是说敬天要到五更,这时辰得娘来定。她说五更到,我们就跑着去放鞭。放鞭,下饺子,这动作快着呢。但是饺子出锅谁也不能吃,我们家的院子当中,大家都习惯叫“天井”。安上供桌,插上香,端三半碗水饺放桌上,爹娘就带我们跪在天井,在这供桌前磕头。娘总是一边磕头一边念念有词。意思就是祈求上苍保佑全家平安,保佑五谷丰登好年景。这一番庄重的仪式之后,我们才吃敬天的饺子。敬过天地诸神,这饺子并没少。很疑惑问娘,娘说,神食味,人吃面。我们都暗自窃笑,还是天地诸神爱我们,只是品尝这味道,把这填充饥肠的水饺留给我们。

真正包饺子要到大年初一的晚上,平时见不到的肉这是也上了菜案。大哥总是使劲帮娘剁肉,这菜刀剁得案板山响。我们听得出来,大哥跟我们一样,多么盼望吃顿肉馅饺子。包水饺了,娘要找几枚硬币,大多是壹分、贰分、伍分的钱包在水饺里,谁吃到这钱就归谁了。每次大哥都是把他吃到的钱给我,说让我攒着买个铅笔,别乱花。

这一顿饺子,我们吃得特别仔细。这肉馅一年才尝一次,咬在嘴里细嚼慢咽细细品味。大哥吃饭快,狼吞虎咽的。娘总说他,这样吃能吃出什么味道。爹说,男孩子吃饭狼吞虎咽就是男人的样子。当年在东北当兵吃高粱米谁要品味,谁还能吃饱啊!慢慢地,我们也学会跟大哥一样吃饭了,谁不想当男子汉啊!

有时到六月六、八月十五这样的节气,娘为了改善生活,把少许白面、棒子面、玉米面加点榆钱内皮的碎面掺和一起,弄点萝卜,包点这样的饺子。就是这样的没有一个肉星的粗面饺子,我们弟兄都吃得非常香甜。这样的饺子,一年也就吃个三五顿。那白面饺子真就是等到过年了。

过年吃饺子成为老家人的口头禅。母亲总也想尽办法,给我们包顿饺子,记得有一年刚刚下来麦子的时候,娘就到地里拾麦穗。捡来了几袋子麦穗,母亲晒好之后,用棒槌敲出麦粒。然后去磨出面粉,给我们包一顿饺子。父亲带我们去点玉米,说好好干回家吃饺子。我们回家真的吃上了白面饺子,虽说这饺子是捡拾的麦粒磨出的黑乎乎的面,我们哥几个也是狼吞虎咽一阵子就吃完,真是解馋。这顿饺子的代价太大了。母亲一个个的麦穗捡起来,一棒槌一棒槌敲出来,然后再磨面包饺子。吃完这顿饺子,母亲的胸口疼又犯了。总觉得娘用自己的带病的身子包这顿饺子,我们吃后都非常后悔。

等日子过得好些的时候,农村改革开放分地了,家家户户打得麦子多了,白面多了。这吃饺子的机会才多起来。等我上班后,家里光景慢慢好了。饺子也成了家常便饭。每每回家,娘都给包饺子。说小时候没吃过几顿饺子,现在得捞捞本。我回家都给娘买点饺子馅,母亲一边包水饺,就一边给我说一些老些年间的故事。大多是村庄里的事情。说起跟她同龄的老人要么病得不会说话,不会走路,不会吃饭;要么就是儿女不孝顺。言谈之间,有种同情和悲哀。说到气愤处,母亲也是正义胸中涌,义愤填膺。为她这些伙伴打抱不平,骂这些不肖子孙。母亲还常常去看看他们,给他们带几包奶粉豆粉,带些自己能拿得动的东西。人家儿女都不管不问,我的娘亲反而送去关怀,也送去安慰和泪水。到这个时候,我觉得我的娘亲的长寿健康是因为她的胸襟和爱心。我非常支持母亲,每次回家买点东西,就告诉她,这是给你的,这个你送给谁谁的。母亲也逢人便夸,俺儿孝顺。自己想一想,即使我怎样孝顺,我的娘亲能伴我几年啊!想到这,我就泪涌。

啦着啦着,母亲就很容易说到哪一年挨饿,邻居谁谁借我们一升高粱;哪一年父亲腿疼,邻居们帮我锄地。我家的田不仅没有荒,连像样的大草都找不出来。哪一年我们没房子住,借住乡邻六年。我真的佩服母亲的记性,母亲告诉我,帮过我们的人,都是恩人,到啥时也不能忘。父亲一辈子好朋好友,也有几个磕过头的结拜兄弟,父亲去世得早。每到逢年过节,母亲都让我们哥几个去送送年礼,这些叔伯百年之时,我们兄弟几人也是披麻戴孝送到林上。母亲说,你爹虽然走了,但你们在,本来就是结义兄弟,这“义”传到你们兄弟这了。如果丢了义,你爹黄泉之下是不得安生的。

这样想来,母亲的记性好,母亲的念念不忘,真的让我们兄弟肃然起敬。有好些人,日子长了真的记不住了;有好些事,时间久了也就淡忘了。母亲头脑特别清楚。给我们帮助的人,她一辈子都忘不了,包括什么时间,具体的细节。有些时候,母亲在说,我在听,我觉得与母亲这样安静地说话、拉呱,真的是入脑入心。其实,这些时候,我在接受我的娘亲的教育。娘就用这样的方式,教我怎样做人做事。我想了想除了爱、责任,除了感恩、知恩、报恩,我找不出母亲对陈年往事的那种感情的理由。

这边包水饺,边倒腾这陈年旧事。水饺包好,热腾腾的水饺捞上来。我跟母亲吃饭,母亲常说,以前过年才吃饺子,现在真是天天过年了。我想起小时候,母亲包一次水饺,先让爹跟我们兄妹几个吃,娘最后吃,看看水饺不多,留几个喂妹妹。娘就拿起煎饼卷上咸菜条。现在是按顿吃水饺,以前是按个吃水饺。我的娘亲啊,心里总是想着儿女。记得,高中时父亲给我送饭,母亲用青椒炒的碎肉。我跟我同学一顿解馋。回到家,娘就告诉我:儿啊,人家啃骨头咽到肚子里,娘啃骨头就吐出来再炒炒给你吃,你不嫌脏吧?每每想到这,我真是心里难过。什么叫哺育之恩,只有娘亲才能这样喂养自己的儿子。

吃了不到一盘水饺,确实没有年轻时的饭量和胃口了。母亲就给我把水饺装袋打包,说儿媳妇没回家吃,让我带着。我想一想,为了一顿饭忙乎两整天。我觉得我的娘亲受累了,我有点不忍。我的娘亲却特别高兴,唯恐我吃不饱。我说,现在就怕吃饱,天天想减肥,天天还想吃。你看,减肥天天在路上。母亲就告诉我,只要身体好,该吃还得吃。

这几年母亲牙口不好了,我总是给她把馅子剁得很细很细。母亲吃得水饺还能嚼动。母亲包的饺子,皮薄馅足个头大。吃起来真是很过瘾。母亲说,这日子真是过好了。以前老人就怕年老了牙口不行了,啃不动煎饼。现在好了,不怕了,天天吃饺子,天天像过年。你们小的时候哪想到日子能过到今天,这饺子能天天吃上。我说,今天过上好日子,你就好好活。有你在,我们才能天天吃饺子。

以前是过年吃饺子,吃饺子像过年。现在是天天吃饺子,天天像过年。饺子这老家人最喜欢的饭食。以前是孩子们念念不忘的奢望,现在是随时都可以吃到的家常便饭。年五更饺子香一年,这早已是旧时念想。这老家的餐桌,映照着时代的发展。老家人常说:落地饺子送行面。一家团圆,非得吃顿饺子不可。想那滚圆滚圆的饺子热气腾腾端上来,一家人团聚在一起,边吃饺子边亲切交谈。这真是一家人幸福团圆的时刻。

作者简介:

陈凯,笔名蒙山樵夫,中共党员,中国散文学会会员,山东省作家协会会员,山东省散文学会会员,临沂市作家协会会员,平邑县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国乡村人才库认证“中国乡村作家”,齐鲁晚报·齐鲁壹点青未了副刊签约作家。高中语文教学教研30年后,重新拿起笔接续少年时代的文学梦想。为家乡代言,替亲人立传。自建一片文字园地,留下渐行渐远的乡愁与乡村时代的风貌。

本文内容由壹点号作者发布,不代表齐鲁壹点立场。

305a98613b736f7 - 子孙饺子包多少个(年五更的饺子香一年)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001剧本杀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001剧本杀 » 子孙饺子包多少个(年五更的饺子香一年)

001剧本杀复盘解析购买

联系QQ客服 加入QQ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