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净面的方法(千年前的“水桶”,你见过吗?)

在北方人们把木制的圆形水桶叫做水筲。《辞源》对筲的解释是:“竹器。《论语·子路》:‘斗筲之人,何足算也。’注:‘筲,竹器,容斗二升。’”这说明筲原指的是竹制量器,后演变成木制的盛水容器。水筲木帮、木底、铁梁,是农家必备的生活用品之一,饮食用水靠它到井里边提上来,储存到水瓮里,以备做饭、烧水、洗脸、喂家畜时使用。关于这水筲,孙犁在他的《白洋淀纪事·小胜儿》中写道:“农民们就放下饭碗,担起水筲,帮助战士饮马。”这里的水筲是用柏木板拼凑起来的,看似简单,其实把多块木板组成一个严丝合缝的圆形水桶,是一件极难的事情。保定的箍桶匠们却知难而上,把这件难事转化成为了一种技能,并成为了自己养家糊口的手艺,人们把做水筲的匠人称为箍匠或箍桶匠,这是个已经消失很久的老行当了。

1904年赫达·莫里逊拍摄的保定人使用的水筲

保定箍桶匠所崇拜的行业神祇是鲁班的妻子邓氏。相传,古代煮饭人们得用荷叶从河中取水,洗衣服就要直接去河边水塘。一次,鲁班的妻子对他说:“人们都说你是能工巧匠,你就不能替我们女人造个盛水的东西吗?”鲁班面有难色,看着妻子陷入了沉思。邓氏习惯性地拎起围裙擦手,围裙拎起后的褶皱使鲁班眼前一亮,说“有了!”鲁班仿照围裙褶皱形成的兜,锯几块木板箍成了圆桶。于是,逐渐形成了木匠圆作行业,出现了专职箍桶匠,还把邓氏奉为圆作祖师,每年在一定的时候就要点烛烧香摆祭品,祭祀邓氏,以祈求神灵的保佑。

从德国人莫里逊1904年在保定拍摄的照片中,可以看到那只水筲距今已经有了110多年的历史,也就是说在那时候或者更遥远的年代保定已经有了箍桶匠这个老行当。资料记载,保定箍桶匠所用的工具不多但很独特,主要有坐刨、内圆刨和外圆刨。坐刨,是一头安两条腿的长板凳,一般长2.5尺、宽4寸、厚1.5寸左右,在中间偏无腿一方开孔,安装刨刀、盖刃,刨刀与刨床成45°~50°角。工作时,刨面向上,无腿的一端临时架起,木匠坐在有腿的一方。刨削木板时,双手捏住板子往前推进,刨花从刨床底下翻出。内圆刨,又称里身刨,是用来刨削圆形桶器里面的专用刨子。内圆刨一般有两种,即直板内圆刨和弯板内圆刨。箍桶用的直板内圆刨,刨床长3.5~4.5寸,宽1.5~1.8寸,把手、刨刀及盖刃都比较短。刨床底面和刨刀都向外有一定的弧度,其弧度的大小是由桶的内径来确定的。外圆刨的长、宽与内圆刨相同,刨床底面、刨刀都向内有一定的弧度,弧度大小与内圆刨相同,它是用来刨削桶器外圆的。除此之外当然也少不了细齿锯、踅锯、凿、锤、斧、钳、拐尺、圆规等常规的木工工具。保定的箍桶匠箍桶还叫攒水筲。攒水筲需要使用耐水的木材,筲帮用柏木来做最好,筲底一般要用国槐。攒水筲的匠人先要把圆木锯成厚6厘米的板材,并制作好水筲的各个配件:铁制筲箍、筲耳和提梁。筲箍一般宽5分、厚1分,分内外两种,外箍用来捆住木板,它的内径与水筲外径相同;内箍是用来撑住木板,并托住筲底,它的外径与水筲内径相同。筲耳上端做成圆环形,用来勾挂筲梁,环形以下逐渐薄而窄,不计算环形部分,筲耳总长比筲帮要高出6厘米,这样配合着两端略圆略细的筲梁,勾入筲耳就能活动自如。一只水筲需要一个梁、两个耳、两只内箍、三只外箍。准备好了这一切,就进入了攒水筲的三个主要步骤:第一步是下料。水筲一般由12块或16块横断面为等腰梯形的木板合围而成,做12块木板的水筲,先把定角尺放到木板端面上,两边刻度都选水筲半径(毛坯外径),沿定角尺内边划线,依次划完,留线锯割就可以了,这是为了留线部分补充刨削的损失。如果用16块板组成,按等分所得角的角度,也就是直角的四分之一,即22.5°,同样用上述方法制作就可以完成。筲底是根据水筲的内径用木板锯割成圆形,先按内径尺寸选取板材,侧面刨平,用竹钉无胶拼接,刨平净面,用运尺按水筲内径画圆,用踅锯沿线锯割,水筲底也就制作完成了。

第二步加工。箍桶匠在坐刨上加工帮板时,先要用木板做两个边长等于帮板端面上底(短边)的正12边形,用方木在两个正12边形中间加以连接,形成一个与水筲高度相等的框架,把帮板围拢在这个框架上,用绳索捆紧,用坐刨把上下端面刨平,以此为依托画出水筲帮端面的内圆和外圆。然后把绳索松开,用内圆刨刨削帮板里面,用外圆刨刨削帮板外面,如果有的帮板有木节,要先用凿子把木节凿平,一块一块地把水筲的帮板刨削光滑。还要在两块帮板上按照水筲耳朵的厚度和宽度,剔出凹槽,以备安装筲耳。

第三步组装。箍桶匠这时把筲内箍放置到外箍里边,在两箍中间插上11块弧形帮板,安装筲耳有凹槽的两块帮板要相对放置。在上面套上外箍后,把筲底轻轻地放到里边,慢慢地推到底箍的位置,再在上沿放入内箍套上外箍,在内外箍之间插入最后一块帮板。组装好帮板以后,在帮板凹槽中安装上两只筲耳,水筲的组装就初步完成了。攒水筲在夏季和冬季是有所区别的,到了冬季保定攒筲的师傅在攒筲之前,要把水筲的内外箍用火烧热之后再装帮板,利用热胀冷缩的原理,等安装好的水筲内外箍冷却之后会更加严密,更加结实。

最后一步是“蹾筲”。刚攒完的水筲总会有些小缝隙,箍桶匠还要在水筲里边撒上一些柳木锯末,用一块3厘米厚的窄铁板在缝隙之间轻轻地蹾,边蹾边撒锯末,直到底和帮之间的缝隙全部蹾严密才算彻底完工。这时,箍桶匠还有一个出人意料的动作,就是在新箍好的桶中放上一些水,问他为什么,他会淡然一笑地说:“这样水筲就不会风干漏水啦。”

箍桶匠

水筲在保定地区大多使用到了20世纪60年代末。随着“洋桶”的出现,特别是自来水的使用,原先曾长期存在的水筲,就湮没在了历史的长河中。但是人们在它身上体会出的木桶定律却一直启迪着人们的智慧:一只水桶能装多少水取决于它最短的那块木板,任何一个组织,可能面临的一个共同问题,即构成组织的各个部分往往是优劣不齐的,而劣势部分往往决定整个组织的水平。因此,整个社会与每个人都应思考一下自己的“短板”,并尽早补齐它。

来源:保定方志

ec228bca07d3485 - 古代净面的方法(千年前的“水桶”,你见过吗?)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001剧本杀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001剧本杀 » 古代净面的方法(千年前的“水桶”,你见过吗?)

001剧本杀复盘解析购买

联系QQ客服 加入QQ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