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与黑》中于连的人物形象分析(读司汤达《红与黑》:敢于直面内心的红与黑,才是于连的高贵之处)

《红与黑》,司汤达的传世之作,法国最著名的批判现世主义小说之一,心理描写的教科书级著作,我怀着严肃的心情展书拜读。

可老实说,读完之后却感到一种戛然而止的迷茫或者说是对情节预判后的情理之中的平庸。没有接受到心灵本该带来的冲击或震动。

于是,我反思良久。重新梳理故事的主人公于连从二十岁独自闯荡社会到二十三岁锒铛入狱后被枪决的跌宕人生。

一个聪慧、高傲、坦诚、可爱、视尊严为生命的青年以耀目的形式重新跃然眼前。

平凡而不平庸,伪善而不造作,热情而不盲目,尚权但不堕落,才是于连。那个生在平民阶层却有着贵族般高傲的心灵,敢于冲破阶层的枷锁时刻要求生命平等、爱情平等,并怀揣着伟大的梦想,把拿破仑的小像藏在身边视若珍宝,舍身奋斗的青年于连。

是我没有读懂他,反而被他身边不断涌现的法国波旁王朝复辟时期的阶层歧视、政权斗争、各种黑暗现实以及他的纠葛爱情吸引了注意力。

译者郑克鲁先生在序言中说,“红与黑”的解释有很多种,一般大家普遍认可的是:“红”代表军服的象征,即对第一帝国的向往,也就是于连崇拜的拿破仑帝国的胜利;

“黑”代表教士黑袍,即教会及复辟时期的反动统治,也就是书中暗藏的对复辟王朝时期的黑暗腐败统治的揭露。

我理解的红与黑,是从主人公于连个人角度出发的。“红”代表他真实的一面,热情、聪明、充满抱负和激情,以及他的坦诚和敢于直面自己内心的勇气;

“黑”代表他阴暗的一面,骄傲、过度自尊、伪善、飞黄腾达的野心、为步入上流社会所做的让步和妥协。

而于连这个小人物的真正伟大之处,恰恰在于借作者之手,向读者呈现了一个最真实饱满的于连。

我们不仅能看到轻松全文背诵《圣经》的他,思考的他,做祈祷的他,讲课的他,光芒四射的他。也能看到为得到一笔意外财产欣喜若狂的他,为征服贵族小姐故意调情的他,算计的他,内心恶意揣测别人的他。

如此真实,把鲜活饱满而又血淋淋的真相亮给观众,把话语权和评价交给读者。在小说冗长的叙述中,穿插了大量于连随处可见的最真实不过的心理描写,这些阴暗、算计和游移不定,我们每个人都有,但是却不一定有直面和剖白的勇气。

正因如此,才体现了司汤达塑造人物的高超之处,多元立体又充满复杂性。

因为人本身就是复杂的,很少有单一绝对的善和恶,这也可以作为评判一部作品是否值得反复阅读和探究的标准之一。

当我把视野完全集中在于连身上时,听着他的心理旁白一起体味他的头脑风暴时,感受到两个贵族小姐爱上他或者鄙视他时的心灵动荡,跟着他的脚步,通过他的眼睛看到他所处的虚伪腐败、社会黑暗、贵族和平民矛盾尖锐,并充满变数的时代时,我才读懂了《红与黑》。

或者说,必须要对法国的几次革命和政权更迭的背景更加了解时,才能真正进入《红与黑》的世界。

以爱情为主线,又绝不仅仅是爱情。

于连,作为一个维里耶尔小城一名普通木匠的儿子,和贵族、权力、财产、勋爵本应没有丝毫关系。但因他不妥协的性格对成功的渴望早已超越了来自平民阶层的自卑,因此他以拿破仑为偶像和目标,“心里藏着宁可死一千次也要飞黄腾达的不可动摇的决心”。

起初,他认为做神父可以帮助他获得成功,于是他付出了切实的行动,把《圣经》背的滚瓜烂熟,并掌握了拉丁文,很快在这一行小有名气。

后来,他被举荐给市长做家庭教师,这是他第一次步入贵族阶层。也正是在这里,他和市长的妻子德·雷纳尔夫人产生了爱情(尽管这爱情起初有抱复贵族的心理,但在他临死前正视到自己真正的爱情和渴望在于德·雷纳尔夫人)。

当他们的偷情到了不得不败露的地步时,于连又被当地的神父安排到了贝桑松神学院躲避社会舆论的压力,在这里他的才华和智慧得到了更充分的发挥和显现,经由院长皮拉尔神父的引荐,他被进一步安排在德·拉莫尔侯爵府上做抄写员工作。

这一次意味着他跨越阶层更为实质意义上的成功,除了工作上的青云直上,他还获得了侯爵女儿马蒂尔德的爱情,最终侯爵迫于无奈还给了他军阶以及一大笔财产。

然而他与德·拉莫尔小姐的爱情与德·雷纳尔夫人的不同,缺少爱情本身的温存、欢乐和真诚,而是充满了猜忌和防备。

于连想要利用她的贵族小姐身份做跳板获得金钱和权力,马蒂尔德则想要利用他的优秀、不凡和尊严获得一段惊世骇俗的英雄式的爱情。

两人貌合神离,分分合合,合合分分,痛苦和折磨把他们搞得疲惫不堪。

更像是两个独孤求败的强者都想要征服对方,但又绝不会放下自己的骄傲和自尊,更不愿看到对方的示弱和被爱情攫住心灵的样子,因此两人的爱情有些畸形。(一旦马蒂尔德小姐从于连身上看到他陷入爱情的幸福和柔情中时,她的爱情便杳无踪迹了。)

最终,德·雷纳尔夫人的一封揭露信送到了德·拉莫尔侯爵手中,于是,于连将要到手的爱情、婚姻、军衔、财产、荣誉、贵族身份全都化为了泡影。

他在愤怒中,冲到教堂袭击了德·雷纳尔夫人,但好在两枪都不是致命的,市长夫人很快恢复了健康,但于连却被押解入狱,并最终执行枪决,结束了他年轻又耀眼的生命。

于连这个人物带给人的震撼和感动是恒久的,他敢于反抗阶层的内在力量是珍而贵之的。

对于生命平等的反复强调是平民阶层中小人物身上最可贵的品质,同时,他的野心和超强的行动力更是获得成功必不可少的条件。

至于他为什么失败呢?

于连临终前在狱中的感悟也许能让我们窥到一点端倪。他信仰的天主,他追求的真理,在死亡的最后时刻向他显露出了伪善和骗局的丑陋面目。

他对这个社会和时代失望了,甚至发出了“人不能相信人”的悲观论调,残酷又真实,他就像一个无法左右自己生命的浮游,猎人的靴子就能够轻易地带走他的生命。

同时,“孤独”也是于连在狱中反复体味到的一种情绪,这种情绪他不常有,因为他过去一直有着强大的责任感,这种自己规定的责任驱使他不断地去奋斗,使得他没有多余的时间去自怨自艾或陷入到某种阻碍他成功的情感中。

可是现在,一切都不同了。他在潮湿阴冷的狱中,无比渴望德·雷纳尔夫人的爱情和温暖,这种孤独使得他暂时忘却了他的一切抱负和野心。

然而,于连前进的步伐停止了,却留下了自由反抗的回音。

14f3e1e7828551e - 《红与黑》中于连的人物形象分析(读司汤达《红与黑》:敢于直面内心的红与黑,才是于连的高贵之处)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001剧本杀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001剧本杀 » 《红与黑》中于连的人物形象分析(读司汤达《红与黑》:敢于直面内心的红与黑,才是于连的高贵之处)

001剧本杀复盘解析购买

联系QQ客服 加入QQ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