斗鸡怎么炒才好吃(一只特别能战斗的斗鸡是怎么养成的?看看古代人的小手段)

斗鸡(之四)

斗鸡的饲养与训练是一种专门的技艺,其中有不少有趣的门道。

要成就一只优秀的斗鸡,首先要选择好的鸡种。

从形体上看,上品的斗鸡要骨骼坚实,身形俐落,通身比例匀称。具体到各个部位,鸡头鸡冠要小一些,可以减少受伤的机率;鸡胸要宽,鸡腿要粗,腿的弯度也要大,这样的鸡会有惊人的爆发力;另外双腿的间距要大一些,鸡爪要枯干细瘦,鸡趾间的角度也要大,如此脚底才站得稳。

斗鸡的毛色则以青、红、紫皂色为上品,毛色要纯正,富有光泽。

同时,一只优秀的斗鸡还要有好战的性格,进攻时凶狠坚决、没有半点迟疑。

唐朝有一个画家名叫程修己,画技高超,出神入化。程修己的朋友家里养着几只斗鸡,有一次斗鸡之后,一只雄鸡胜出,程修己就提笔为它画了一幅画。谁知道画刚作完,对面笼子里被打败的一只斗鸡猛地撞破鸡笼,冲过来对准画中的雄鸡又啄又抓,好端端的一张画被弄了个稀巴烂。

这个故事有些玄,为的是夸赞程修己的画技,从另一方面也能看出斗鸡身上那种好斗的习性。

精心挑选出来的斗鸡还要经过严格的训练,才能成为斗鸡场上的英雄

每个以斗鸡为事者,在培育斗鸡时都有一些秘不示人的要诀,比如为了增强斗鸡的体力,每日要定时撵鸡;平时喂食的时候将米放在比鸡头高一些的地方,斗鸡要伸长脖子、耸起胸、竖起头才能啄食,天长日久养成竖头高啄的好习惯;在适当的时候,要割去斗鸡的部分鸡冠、剪去部分鸡尾,减少搏斗中鸡冠受伤的机会,增加盘旋跳转的灵活性。

一只训练有素的斗鸡在斗到筋疲力尽之时,应该卧伏在地而不是仓皇败逃。因为斗鸡主要用双爪和尖嘴攻击对方,而且一斗就是好几个小时,碰上势力相当的,斗上十几个小时也是可能的,所以在力尽的时候选择趴在原地坚持,非常重要——趴在那里就不算失败,主人也不会因此输掉金银。要做到这一点,也必须有严格的训练才行。

关于斗鸡的训练,古人其实早有心得。这方面最有名的便是《庄子·达生篇》中纪渻子养斗鸡的故事。纪渻子通过耐心的训练,一步一步去掉斗鸡身上的骄气,钝化斗鸡对外界的敏感,让它徐步慢视,最后的结果是“望之似木鸡矣。其德全矣。”

且不论这故事当中究竟蕴含着什么哲学意义,单就斗鸡而言,故事中所记的喂养训练过程便对后人极有启发——一只训练上乘的斗鸡应该像木头制成的一样,面对敌手时沉着镇定,不动声色。

望之若木鸡,不是唱空城记,而是大巧若拙,是大勇若畏。要想达到这样的境地,必须经过许多细致而有针对性的训练。

经过严格的挑选和训练的斗鸡,若想在斗鸡场上取胜,还要做一些必要的武装和准备,即所谓的“金距取胜于其始,芥肩取胜于其终。”

“金距”是一种特制的利刃,斗战之前将其套到斗鸡的爪上。

“芥肩”和“芥羽”的作用类似,一种说法认为“芥”通“介”,也就是为斗鸡穿上甲胄。这种解释值得怀疑,身上披了铠甲固然能保护斗鸡,但同时也影响了斗鸡的灵活性,有点得不偿失。

另一种看法认为,“芥肩”、“芥羽”是将芥末撒到斗鸡的肩翅之间,当两鸡缠斗的时候,只要对方的鸡头碰到身上,那些辛辣的芥粉便会刺激它的眼睛,让它无法再战。

类似的方法还有不少,比如在斗鸡的头上涂一些狸猫的脂膏,利用鸡对狸猫的恐惧心理,在未战之前先把对方震摄住。

可以说,为了在斗鸡中取胜,各种各样的明枪暗器全都派上了用场。

前篇:唐玄宗时代的最时尚,举国为它昏了头,古人赶时髦的劲头不输今人

于左 著,待续

08aa3c276667525 - 斗鸡怎么炒才好吃(一只特别能战斗的斗鸡是怎么养成的?看看古代人的小手段)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001剧本杀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001剧本杀 » 斗鸡怎么炒才好吃(一只特别能战斗的斗鸡是怎么养成的?看看古代人的小手段)

001剧本杀复盘解析购买

联系QQ客服 加入QQ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