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山西的历史典故和成语大全(剪桐封弟,叔虞的封国并不叫“晋”,为什么后来山西简称“晋”?)

#头条创作挑战赛#山西简称是“晋”,但凡接受过九年义务教育,都不会不知道。

山西又称“三晋”,源于“三家分晋”:春秋时期那个巨无霸的大晋国,一分为三,韩赵魏三国诞生,历史也由此进入了战国时代。但凡是有点儿历史知识的人,不会不知道。

但是,山西为什么叫“晋”?可就不是每个人都能说清楚的了。

“剪桐封弟”的故事脍炙人口,我不嫌啰嗦再来重复一遍:年幼的周成王(周武王之子)和更年幼的弟弟叔虞在花园里玩耍,随手捡起一片梧桐树叶,撕成玉圭的形状,说:“余以此封女。”辅政的周公旦听说此事,就问周成王:“天子其封虞邪?”成王回答:“余一人与虞戏也。”周公不干了:“臣闻之,天子无戏言。天子言,则史书之,工诵之,士称之。”于是成王答应下来,把叔虞分封到了山西。

这个故事最早见到《吕氏春秋》,在《史记》里也记载了,我们可以把它当成史实来看——常常有人评论我的文章:“《史记》(或者《宋史》《汉书》)也能相信?全是史官编的!”质疑是对的,哪怕质疑的是权威。但是,总要有个根据吧?如果两部史书记载有出入,或者文物、遗迹与史料记载矛盾,你可以质疑。但如果没有这些根据,几千年前的事情,你说一句“史书不可信”就完全相信自己的想象,行吗?

但是,在我看来,这个故事除了生动之外,并没有太大的意义。周朝实行的是分封制,天子的儿子、兄弟、侄子,功臣、功臣的儿子,都会得到分封。叔虞作为周武王的儿子、周成王的弟弟,肯定会被分封的。没有被分封,只是因为年纪太小:他哥哥成王还在花园玩树叶呢,他能有多大?

周公利用一个小游戏,提示天子分封叔虞,也只是强调天子威仪,并不是替叔虞争取封地。因为没有他的提示,叔虞也一定会被分封的,只不过迟两年早两年而已。

“唐在河、汾之东,方百里”,叔虞被封到了唐地,他也被后人称为“唐叔虞”。唐国地处夏人故墟,四周遍布戎狄部落,加上叛乱刚刚平息,局势动荡不定,民族矛盾十分尖锐。叔虞受封治唐后,因地制宜,因势利导,执行“启以夏政,疆以戎索”的方法,以夏戎之政治夏戎之地:以夏戎之法理夏戎之民。推行政策一年后,即见成效。农业、牧业都得到显著发展,政绩斐然可观。

——但是,在叔虞有生之年,山西这块地方,跟“晋”这个名字,还没有太大的关系。

叔虞死后,其子姬燮(也称燮父)继位,迁居到晋水之傍 ,将国号也改为“晋”,这才是山西称“晋”的开端。

晋水,一般认为是出于太原西南悬瓮山的那条河流。所谓“晋祠”,最早就是姬燮为纪念父亲叔虞、以及祖母邑姜而建。不过著名的金人、侍女像、鱼沼飞梁都是宋代所建。真正从周朝留到现在的,可能只有圣母殿门口的那株大柏树了吧。

03ef3a5d7688ef6 - 有关山西的历史典故和成语大全(剪桐封弟,叔虞的封国并不叫“晋”,为什么后来山西简称“晋”?)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001剧本杀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001剧本杀 » 有关山西的历史典故和成语大全(剪桐封弟,叔虞的封国并不叫“晋”,为什么后来山西简称“晋”?)

001剧本杀复盘解析购买

联系QQ客服 加入QQ群